標頭的MV據說是因這部電影而生的,但是我倒沒有這麼認同這個導演對歌曲或電影的解讀,姑且聽之吧。
關於這作品,小說讀了,電影看了,所以稍微比較一下小說和電影兩個作品好了。
我是先讀了小說,而後看電影。
先說結論。就鋪陳而言,我比較喜歡小說說故事的方式,電影的情節比較不打動我。
梅姨Meryl Streep的髮色和長相不夠義大利;
科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太強壯了點,但在兔子自己來說,還可接受。
換言之,角色的長相應該和原著的描述有點差異...
(沒辦法,我喜歡老頭子,所以我輕易就原諒他太壯的事實 XD)
(再者,我平常不太看電影,所以我心裡還想著,啊,原來Clint Eastwood長這樣喔XD)
小說我讀的是時報1993年出的中文版(出版日期居然是我的生日...)。
雖然沒看過原版,我卻看著中文猜著英文,讓我覺得不如乾脆看英文版算了(淚
翻譯的品質在我看來是很不理想的,
事實上,翻譯不良到我不想再受一次傷害,所以我看電影的時候乾脆直接選了英文字幕=.=
不過基於我個人比較喜歡原著,所以雖然翻譯不如人意,
我還是覺得沒看過的人,如果只能擇一,看書就好。
這本小說似乎有續集「無盡鄉間路」,我應該會再找來看看。
故事裡的沈默是一種留白。
這種留白在這個故事來說非常重要,但是商業片或許必須考慮觀眾情緒的節奏,
所以留白換成了爭執。但是這也同時把原著裡那種男女主角之間完全的理解拿走,這對我來說是難以接受的。
這本小說裡寫得有點情慾難分,儘管情與慾本來就難以完全切割。
(這一刻我又想起紅樓夢裡秦可卿的判詞:「情既相逢必主淫」。)
於我,我最難以面對的是他們分離的時刻。
一般說來,我是一個喜歡故事的人,所以我多半能記得故事裡的情節。
但是,關於這一段,不管我重讀多少次,我一直很難記住。
這也許是我自己難以面對「分離」這個劇情的象徵,
不過請暫且讓我再繼續逃避下去吧。
小說末尾裡,Francesca對信件所寫的內容我完全理解,
只是如果我是女主角,我寧願一切跟著時間逝去。
然而為了故事的鋪陳與合理性,這封信件卻是必要的。
混亂之中我寫下了這些,姑且作為初步的整理,
特別是故事裡還有一些對我而言難以直視的情節的情況下,很難好好區別此間的啟發。
如果有可能,我會再寫下,也許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沈澱。
這部電影的情節讓我想起雪小豬曾對我說的一段話。
雪小豬說,那故事讓她想起一首歌。
我想,如果想念是必須持續的,那麼,與其在淚水中想念,
不如仰望滿天的星空。
這短暫的整理,就 以雪小豬從前對我提起的歌作結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