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才讀完了銷售排行榜上有名的「解憂雜貨店」。

 

在一個出版業一刷一千本還擔心賣不完的,現在的台灣,

我買到出版以來一年半之後,初版24刷的紙本書,

我猜想這本書應該算是銷售量還頗不惡。

 

儘管作者的題材本來就算是分布廣泛,但是這本書的確不是東野圭吾的典型推理作品。

主題的連結像雨後的蜘蛛網,綿密,而又掛滿晶瑩的雨珠,讓人移不開目光。

東野圭吾的確是說故事好手。

 

年前買的另一本故事書則因為受限於行李沒有帶回來。

不過我當然也不愁沒書看。

家人Janet拿出呂世浩老師的「秦始皇: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」。

 

一開始我看到這個書名只想冷哼兩聲,

這書名抄的分明是Prof Sandel的「正義:一場思辨之旅」;

不過這名字看著眼熟,嘿,不就是好友coolness去上的,corsera史記課程的台大老師?

想起coolness推崇這個老師的字句,加上Janet對書本的推薦,

我也就拿起來隨手翻了兩下。

 

前面看著,確實問到了我心中的問題。

這年頭,一個科技掛帥的年代,到底學歷史幹嘛?

我不是否定歷史這門學科的重要性,但是對於這個問題,

我相信每個人心裡頭有不同的答案。

而呂老師在這本書裡面的說明,對我來說,打不到我的心坎上。

這麼多年來,儘管我很肯定學有專精的重要性,

可是能讓我心服口服的最終是那些能夠橫跨領域的人。

而呂老師顯然不是。

 

他的比喻在我看來只是凸顯了他對其他領域的無知和欠缺思考。

 

呂老師似乎是一個很受學生歡迎、很有講台魅力的老師,

但是對我來說,他挑不起我對歷史的興趣。

駱芬美老師在廣播中說得有趣,文字似乎卻也難免僵硬。

他們都執著在一個為什麼,一個還原真相的立場。

這並沒有錯誤。

只是我總覺得,真相不過是一種觀察,端看你從哪一個角度切入,

而觀察本身,測不準原理已經告訴你,

觀察這個行為,無可避免地,就是會造成觀測的誤差。

那麼,你何能告訴我,你所訴說的即是一種接近事實的真相?

 

再者,他說,學習歷史是為了要啟發智慧,

是為了以史為鑑,反思在己身所處的世代與情境下,如何有智慧地立足。

 

好啦,當然他不是這樣說的,

但是在我看起來,他花了好幾頁想說的,就是這種八股文章。

只不過他的表達比較貼近學生,比較現代,還有,比較囉唆。

 

我無法認同的,正在於歷史不是唯一達到學習安身立命,處事待人的唯一途徑。

如我剛剛讀完的「解憂雜貨店」,裡面也充滿了對人性和生活的反思。

更重要的是,小說我看得下去,而歷史通常不能。

 

如果用我的理工腦袋來說,我覺得,歷史是一種實證,而小說是透過想像力和現實交織產生的一種模擬。

我無法說歷史不重要,但是,能夠好好說故事的人真的不多。

 

如果九把刀是對的,「每個人,都在等一個人」,

那麼,我大概還在等那個說歷史故事的好手出現吧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erff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