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本篇是抱怨雜念文... orz)

台灣沒有光害的法案。

前幾天上網查了之後才知道,真令我驚訝而憤怒。
或許大家根本不覺得光害有什麼問題吧,
還是台灣有超過90%的人都有夜盲症,
所以在夜晚也得開得滿天燦爛?

本來,我也不是一個熱愛天文的人,
雖然看星星很浪漫,不過在城市裡面看不太到,
好像本來就是一種常態,
直到最近,我才發現這根本是一種病態的適應。

最近S家對面開了一家補習班。
莫名其妙....住宅區開什麼補習班啊= ="
不過,因為S家位在一條寬度容得下兩車錯車的寬巷,
所以,就認了吧。

不過這一切本來都還好,直到一兩個月前,
剛好在馬先生上任前後,
那家補習班竟然在柱子上面裝了兩盞非常亮的燈,
亮到....S家的樓梯間根本就可以省下燈光了吧。
最離譜的是,好幾次我都注意到,
明明對面的鐵門已經拉下,
顯然小朋友和老師都回家了,
但是柱子的燈依然光亮無比。


因為燈光亮到一種莫名其妙的地步....
於是乎,剛剛趁著下午有空,去了對面補習班一趟,
婉轉請他們,至少是不是能夠沒有在營業的時間裡,
把柱子的燈關掉?
女老師態度很客氣,也解釋他們的燈是定時的,
不過既然如此,他們會考慮手動關掉。
我順便接著建議,其實他們的燈真的太亮了,
對於路過的車子其實也不好,
因為即使是路燈,也一樣有合理照度的限制。

對方解釋是:
「我們才開沒多久,有小朋友的腳踏車在鐵門內,
就這樣被偷了。我們還正在跟里長申請監視器呢!」

「因為有很多家長反應這條路太暗,對小朋友不安全。」

「這棟大樓的管委會還來跟我們說,很感謝我們,
因為我們把這條路照亮了。」

「對面那個做水泥的也來跟我們說,這樣才夠亮」
(註:做水泥的=我家樓下的鄰居)

聽到此處,我真的很無言。


現在的人到底怎麼了?一定要燈火通明,嫌自己的成本不夠高嗎?
更有趣的一點是,難道大家以為,只要燈光夠亮就不會有人做壞事?
只要有監視器,大家就不會做壞事?

嗯.........,我該說他們太常跟小朋友在一起,
所以變得和小朋友一樣思想單純,天真可愛嗎?
(不想泛政治化...不過...
莫非,這就是馬先生會當選的原因= =?)

雖然我很愛台灣,很愛我故鄉的這個小鎮,
可是自從15年前,捷運和動物園逐漸帶動這個地方的發展,
加上政大為了搶錢開了政大附中之後
(這原因是我個人無聊的想像 =.=)
越來越多的「都市人」來到這個地方置產,
帶來了商業氣息,也污穢了文教區應有的純淨,
然後,大家把這種改變叫做繁榮發展。


喔喔喔.....我離題了。 = ="

回到光害來看,如果拿光害去google一下,
我驚訝地發現,幾乎所有的中文討論都出自香港。
地狹人稠的地方或許特別有感慨,
同樣人口很擁擠的日本也對燈光很有研究,
但是台灣卻似乎毫無所覺。

為什麼我們一定要等到事情變得很痛苦、很難以解決的時候,
才要動手試圖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?
這就好像...為什麼非得要等到牙痛到不行,
才肯去看牙醫?(今天剛從牙醫那裡洗牙回來 T^T...)
引用中央大學製作的網頁中的一句話:
「以2001年發表的全球人工天光亮度研究報告顯示,
台灣地區由於地狹人稠,有六成人口生活在人工天光亮度
達到自然天光亮度九倍的地方,超過七成的人在晚上看不到銀河,
這些指標顯示台灣已是全球光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。」

這一段話顯示台灣的情形並不輕微,
但是我以前卻對此事如此鈍感,我深深感到汗顏。


最近幾個月以來,木柵小鎮還有一個很大的變化,
那就是,貓空纜車。

貓空纜車大受歡迎的程度,連台北市政府自己都嚇一跳。
在貓空纜車之前,貓空也因位居山上的茶館而出名。
加上情侶熱愛的景點,陽明山,
這一切都顯示一件事:其實台灣人還蠻喜歡看夜景的。


但是!!!

夜景是在夜裡看到美麗的點點燈光...
還有每年全世界總要砸下好幾億去釋放的煙火...
還有充滿很多幻想、歡笑與認真讀書的螢火蟲記憶....
這這這...這一切如果沒有一個漆黑萬分的夜,
你還會覺得很美麗嗎?

想像一台小口徑的名片型數位相機,
因為能收到的光少,所以用來拍攝夜景的時候,
即使技術很好,完全清晰,也只拍得出橘褐色的天空;
反觀大口徑的的相機,因為不需要那麼長的曝光時間,
拍出來的天空就算不是黑色,起碼也是深色...

沒有黑暗的天空,襯不出光影交織的感動。


雖然光害問題好像不如蘇花高有名,不如奧運會中正名急迫,
但是,光害問題其實也是一個應該正視,
而且同樣具有急迫性的問題。

如果所有的人不懂得自我約束和節制,
那就只好用立法來規範,所以我們有越來越多的法案,
搞到就算是念法律的人也未必能夠瞭解所有。

一定要這樣嗎?

我們可不可以學著尊重,尊重自己,也尊重環境,
無論是生物性的環境,或非生物的?
我們可不可以從自我約束開始?

記得前幾天看過一本書,天下文化的「心靈地圖」,
裡面有一句話,大約是說,絕對的成功來自絕對的紀律。
我們可不可以也成功地經營環境?
可不可以也在環境管理的部分自我約束、成為一個有紀律的人?


我記得,曾經有朋友跟我說過,人很難以存著道德行事云云。
我承認很難在每一件事上都能持守一定的道德標準,
我自己也是一個經常軟弱、妥協的人,
但是至少,好不好,可不可以,在可能的範圍,
盡量地去做對的事情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erff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