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始出處:http://udn.com/NEWS/OPINION/OPI2/3700447.shtml

何奕佳談養生》從吃米看出文化與性情
【經濟日報/何奕佳】

2007.01.24 02:50 am


幾年前剛踏入有機農業時,因為要出口有機米到日本,到日本東本的米商
那裡學習有關米的品種、種植及加工。我記得很清楚,米商讓我試吃日本
各地的米之後,問我喜歡哪一種?我想了很久,選了秋田的「一見鍾情」及
北海道的「Kirara397」,作為我的最愛。


有趣的是,我一說出答案,那些叔叔伯伯都笑了起來;並說我看起來年輕,
口味卻跟人家大嬸一樣。他們還說,現在年輕人喜歡這種口味的已經很少了,
市場主流早已變成柔軟適口的新瀉越光米;但以現在新新人類的口味,可能
不要再多久,越光米也會被淘汰。接著,那些叔叔伯伯還感嘆世事多變,
現在年輕人養尊處優,連嚼米都懶,將來會有什麼作為!我當時只是暗想他們
實在太誇張,吃個米也要想這麼多!居然還把我說成Obasan,
要不是想跟他們做生意,還真的懶得理他們呢!


事情過了好幾年,我忽然又想起這件事,也終於明白他們在說什麼。
最近公司為了開發好的有機醬油、醋、麵食及醬料產品,在公司內部以
blind test 的方式試吃各種口味,探索開發的方向。


試吃會辦到最後,主辦的廚師幾乎都能猜出每個同事的喜好。
連我在吃的時候,他也在一旁閒閒地竊笑,打賭我一定會喜歡某一碗麵線。
我心想:怎麼可能!一次要試九種看起來一模一樣麵線,連我都搞不清楚
我愛哪一種,他怎麼猜得出來!


結果,我最中意的前兩名還真的讓他給猜出來了。我不甘心,
想問出個道理。他說,我在選醬油時,是以黑豆釀造、天然單純的味道為主,
也不喜歡太甜或太鹹的;選米時,我選的是粒粒分明、嚼起來有韌性的飯。
因此他猜想我一定會選擇麵粉味偏純、重,嚼感明顯的手工麵線。講到這裡,
大家一定跟我想的一樣:大家不是都比較喜歡黑豆手工純釀造,或是比較純、
比較Q的麵線嗎?可是在試材料的過程中,廚師發現很多有趣的現象,比如說
銷售業績好的銷售人員,幾乎一面倒的喜歡一般黃豆大量製造、口味較嗆的
醬油所烹調的滷味;而年紀偏大的員工,也會一面倒的喜歡比較軟一點的
米及麵線;再來,20幾歲的年輕員工,及一些南部長大的員工,則特別喜歡
偏甜的醬料口味。以此類推。

聽到這些分析後,我第一次發現,單就食材的「好吃」這件事,就有這麼豐富、
細膩的深度可探討。以前總認為醬油就是醬油,好的醬油就是好的黑豆純造,
卻不知不同的材料、不同的發酵程度及鹹甜比例,會給大家如此不同的感受。
原來我從事的工作,並不只是研究食材而已,它也可以是研究人與文化的事業。
頓時,我對食物又多了一份尊重,也慚愧的發現,過去對食物的看法太膚淺了。
過了這麼多年,我終於深深理解當年日本米商說的是什麼。說不定以後徵員工,
不必再用大家都能破解的性向測驗,只要用醬油和米,就可以清楚瞭解一個人。



有機相談專線:0800-321-378

GREEN&SAFE百寶箱網站:www.green-n-safe.com

(作者是永豐餘生技總經理,致力推動有機飲食文化)

【2007/01/24 經濟日報】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erff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